移动警务系统迎来后3.0时代
2000年,随着GSM短消息技术的成熟,以短信息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警务系统正式成形,GSM短信成为移动警务系统交互的主要方式,通过短信发送一个命令回后台进行查询,再经由短信将结果反馈到前台。这种访问技术存在许多缺陷,最严重的问题是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此外,由于短信息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效率。
2004-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Android系统进入全盛时期,移动警务2.0时代也宣告到来。第二代移动警务系统采用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用户开放的WAP网页,以实现信息的查询,这种形态相较于1.0时代的移动警务设备而言在延时性方面提升很多,并且查询的结果也比短信形式更加丰富。但是第二代移动警务访问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较差,用户实际操作使用的体验效果不佳,极大地限制了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第三代移动警务系统则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和处理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融合了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智能终端、VPN、数据库同步、身份认证及webservice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警务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移动警务应用机制。
得益于4G网络技术及Android系统的全面成熟,移动警务系统可谓已进入后3.0时代。新一代警务系统不但能同时满足PC机对讲、图片采集和视频录像、远程视频会议、手持单兵等综合型应用,还可以结合一些新技术如RFID等,将移动终端设备当成门禁卡使用,或是通过手机完成在线缴费业务等。
多种警务模式并存 定制化警用需求
2013年,公安部的重点工作中对移动警务平台建设以及终端产品的配备率下达了明确的指标,要求省级公安机关要同时选用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链路,分别建设移动警务安全接入系统,同时各级公安机关的一线民警移动警务终端配备率达到60%以上,重点地区达到100%。
广泛的市场前景催生了移动警务的多种商业模式,由于省市之间警务模式的细微差异,有的地方政府会将移动警务管理建设当成一个项目来做,由政府拨款进行集中采购和管理;还有的地方政府和运营商达成合作,移动执法终端按照运营商资费标准使用,或是以办理移动警务专用的流量套餐而设备免费的方式进行合作。
而针对不同警种的移动应用,业内已有厂商推出了移动警务管控平台,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应用场景,以类APP Store的形式集成各种移动警务应用,满足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环境监察等差异化的应用需求。
比如交通管理领域,路面执勤交警使用移动执法终端,实现交通违法业务处理,并实时将违法处理信息传递到公安网内业务数据库。此外,通过终端微型打印模块,在现场快速打印交通违法处罚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违法业务处理过程中,实时检索公安网内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套牌/盗抢/走私机动车、网上在逃人员等信息;而对于户籍警察而言,虽然不用执行治安处罚的任务,但承担着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身份证信息管理等责任,因此在户籍警察的移动警务设备中则需安装运行户籍人口及出租屋信息登记、查询等业务系统。
新一代移动警务设备产品多元化
智能科技硬件警用功能挖掘
为了满足多元化的警用需求,移动警务设备产品形态也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而变得更加轻巧、便捷。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和警用设备的高度重合使其成为警用装备系统的新兴角色。目前也出现不少实际应用案例:
谷歌眼镜,2014年就曾有美国纽约警察、迪拜交警通过谷歌眼镜进行日常治安巡逻和交通违章取证的先例,谷歌眼镜通过蓝牙或加密的网络和移动警务终端完成对接,成为拍照取证,录制视频,联网信息传输的有效工具,比传统的手持终端执法记录仪更先进,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智能定位手环,针对看守所等司法机构在智能监外执行方面的需求,目前有专门研发的供监外执行犯人佩戴的定位系统智能手环,业内称之为“电子手环”。“电子手环”定位监控系统采用GPS和基站定位相结合的原理,能自动发出定位信号,实现对佩戴者的实时监控,掌握其行动轨迹。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定位监管设备,佩戴电子手环还可以让监外执行人员正常活动,不影响其交往,也体现出了现代司法机制的人性关怀。
无人机,随着公安机关“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警用无人机空中执法的场景并不罕见,无人机可替代常规警车巡逻模式,广泛应用于反恐处突、治安巡逻、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重大犯罪嫌疑人及车辆的跟踪追捕,全市重点道路的空中巡逻、航拍,并通过现场图像信息实时回传功能,提前对拥堵路段进行诱导分流,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为现场处置提供数据分析和研判依据等任务。
警用设备技术升级
“科技强警”战略不但促进了移动警务设备产品形态的多元化,同时也升级了产品的技术性能。以交通管理系统车牌识别应用为例,原始的车牌识别技术多为静态图片对比识别,需要执法人员现场拍照然后再将图片进行对比识别,动态识别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执法流程,新一代车牌识别系统只需打开移动终端设备摄像头,系统即能从动态视频流中进行自动识别。
专网加密,打造最强安全传输通道
要实现和满足公安、交通等行业移动应用的要求,移动设备的安全接入和信息的安全交互问题则不可轻视。依据《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移动警务B/S应用安全接入规范》等标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在《指导书》要求的信道加密、认证接入、网闸隔离和安全管理等防护措施基础上,增加了终端加固、访问控制和级联监控等安全措施,用于增强移动警务安全接入特别是B/S应用模式的安全防护。
移动警务安全接入及应用系统由移动终端、移动通信网、移动接入区、安全隔离区、公安信息网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ad车载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可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为公共移动通信网;移动接入区实现移动安全接入及移动应用服务;公安信息网为移动应用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安全隔离层是指经国家保密局认证并由公安部信通局同意使用的安全隔离网闸。
现代化移动警务系统为公安部门交警、巡警、社区警务等提供了快捷、方便和低运行成本的解决方案,伴随着国家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以及通讯技术和科技硬件产品的融合应用,新一代高速、高效、精准的移动警务机制也将随之到来!
(本文作者现任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大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