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颠覆者?智能家居发展路径探讨

  本篇报告试图详细分析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路径,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企业和用户两个方面,通过大量的案例来探讨平台和用户痛点的重要性
资讯频道文章B
  本篇报告试图详细分析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路径,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企业和用户两个方面,通过大量的案例来探讨平台和用户痛点的重要性。另外对各类平台及智能单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我们认为好的智能平台和产品能够通过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人体感应和识别技术等,解决用户痛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各类创新业务不断涌现,而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也已经逐渐加速。

  从企业的角度看,对平台的争夺是战略领先的关键。平台之于智能家居,相当于 OS 系统之于智能手机,由于智能硬件将成为下一波重要的互联网入口,所以打造智能设备平台受到了各方重视。搭建智能平台十分必要,第一、随着市场智能家居产品的增加,用户需要用不同的 APP 去控制多个产品,繁琐且影响体验。第二、不同智能产品需要有好的平台实现兼容。企业要想在智能家居上取得领先,必然需要在平台和生态控制权上展开争夺。包括传统家电巨头海尔打造的 U+系统、苹果的 HomeKit 系统、三星的 Smart Home 服务平台,都试图占据最前端的入口,获取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及有效数据。

  从用户的角度看,只有解决用户痛点和提供良好的体验的产品才能被推广。用户对安防、智能操控、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产品能有效解决用户的痛点,如 NEST 恒温控制器,既能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提供更舒适的温度,又能替用户节约用电成本,必然大受欢迎。文中提到的 LifeSmart通过感应器,能够监测到家中温度、湿度以及图像环境,有效解决了用户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这类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的的智能产品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智能家居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智能家电单品化进程加速。用户的需求层次不一样,从最初的安全性、操控性再到舒适性、个性化服务。而智能家居推进的路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目前智能产品还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单价较贵,处于单品智能化阶段,利用智能控制器、WIFI 或 zigbee 等传输技术,对家电产品实施远程控制,人体感应和识别等等,我们认为智能产品不应该只是所谓的操控上的智能化,应该是人与机器的相互感应,从而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这是解决用户痛点之后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智能家居不是简单的智能操控,更强调人机感应

  引言—谷歌 32 亿美金收购到底值不值?

  14 年 1 月,谷歌宣布以 32 亿美元现金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商 Nest。Nest 以生产恒温器和火警器等高科技设备为主,而这些设备都可以接入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那么谷歌这笔巨额的收购到底值不值?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NEST。

  NEST 根据每个人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温控设备进行节能管控,所以在夏季、冬季进行季节性节能。这项功能会依据用户的作息习惯自动调整,在保证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高效,另外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温度和作息时间表,这项功能会为用户节约 5-10%的费用。

  

 

  Nest 制冷设备将日间温度管控在 75°F,夜间温度管控在 73°F。夏季节能模式知道用户在对日间和夜间温度变化很敏感。同样,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首先,NEST 会根据用户是否在家对制冷设备的运转进行管控,白天不在家时温度较高。

  

 

  其次,NEST 会根据用户的起床以及回家时间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

  

 

  最后,NEST 会更具用户睡眠时间对温度进行微调,已达到最舒适的效果。这种恒温控制器既能够根据用户自身习惯提供服务,提供用户体验,还能帮助客户节约成本,做到真正的智能化。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谷歌为什么愿意花 32 亿美金收购 NEST?NEST 器和烟雾探测器两款产品,并且这两款产品在智能家居行业不少见,市场份额也不算很高。主要是因为NEST 的产品质量有目共睹。NEST 恒温器具有学习功能,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记忆,满足用户需求。NEST 的烟雾探测设计极具艺术感,支持与智能手机的连接,可对烟雾、一氧化碳等进行准确探测,并在必要时及时报警。通过收购 NEST,谷歌能加快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

  另外谷歌用 5.5 亿美金,收购了网络摄像头公司 Dropcam,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智能摄像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家中情况。谷歌在智能家居行业又填补了一块容白,通过收购的方式既直接又高效。

  我们认为无论是 NEST 还是 Dropcam,一方面,这些产品有效解决了用户痛点,瞬间占领市场,获取了大量用户。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一旦进入用户家庭,具备了一定的排他性,能够取得较强的用户粘性,并且得到用户的大量数据,对于以后其他配套产品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智能家居的发展路径和市场前景。

  1、什么是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互联到一起,并且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当前智能设备已逐渐从人们的想象中走进了生活,传统家电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争相进入智能设备行业。

  我们认为智能家居不只是简单的利用控制器、WiFi 等技术和手段进行控制,初期的智能家居能够有效解决消费痛点,后期的智能更强调人机感应,通过大数据分析、触屏技术、人体感应和识别技术等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可以想象,在下个十年,家庭中的每样东西里都会有数据,如果电视机不在是简单的观影工具,而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体感操控的娱乐互动平台;冰箱也不在只是简单的保鲜,还能提供良好的食品管理功能,并且能够在冰箱上直接购买食物;空调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通过人体温感识别,提供个性化的制冷制热服务;云电饭煲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口味实现数据共享,智能灯泡能够利用自己记忆功能,根据人的移动轨迹和习惯进行光线的调节,所有的家电都能够通过一个系统平台进行移动操控,并且根据数据分析,提供智能服务。

  总结起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智能家居数据同步更新,智能终端高度协同,实现电视、冰箱、空调、PC、PAD、手机等多终端互联互通互控,也就是 1+N 模式,完成无限可能的互联互通互控。此外,除了家里人的互联互通互控,还要完成朋友圈的互联互通互控,甚至是多个家庭的互联互通互控。

  二是智能。做到“远程控制、智能分析,低碳节能”。当前的智能家居系统还大多停留在集中控制阶段,基本不具备灵活的远程控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以及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节能的能力,而这三点还是企业需要建立的核心。

  三是感知。做到“家庭环境、家人健康、家居安全”。主动为人服务,具备人智。智能家电不仅要根据消费者的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能通过简单方便的交互方式,例如语音操控等,接收用户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务。

  2、尚待开采的金矿——处于导入期的行业

  智能家居市场尚未完全开启,很多革命性的技术也正在推进过程中。当前的智能家居主要以物联网为基础,各厂商力求将每一件终端设备通过信息技术接入网络,已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

  

 

  3、国内智能家电刚刚兴起,娱乐及互动性更强的智能电视渗透率持续增长

  中怡康线下零售监测的数据显示:2014 年 1 月到 4 月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8.7%,2014 年下半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 2014 年全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将达到 79.5%,而 2013 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仅为 48.9%。

  

 

  从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看,消费者在选择智能电视时,倾向于选择大屏的智能电视。中怡康数据显示:2014 年 1 月-4 月智能电视尺寸分布中,有 54.3%的智能电视是 46 寸及以上的智能电视,32 寸及以下的电视占比仅为 14.4%。除了大屏,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电视时还倾向于选择更清晰的智能电视,2014 年 1-4 月智能电视分辨率中,4K 产品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16.0%。

  

 

  从全国智能电视应用发展来看,通过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用户结合自身的喜好,可以自由下载应用、安装应用。中怡康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最喜欢的应用是影音娱乐类(57%),排名靠后的分别是:互动游戏(46%)、生活休闲(34%)、旅行购物(23%)、教育阅读(22%)、健康医疗(18%)、资讯信息(11%)、金融财经(7%)。

  

 

  智能产品渗透率的提升首先来自于用户需求的改变。在智能电视用户的观念中,电视成为了一个大屏互动平台,在智能化的大屏互动平台上,衍生出了视频点播、游戏、社交、健身等多样化需求。未来,电视大屏将在智能家居中担当信息汇总与呈现中心的角色。围绕智能化展开的用户运营将成为比肩硬件升级的利润来源。

  五、智能家居市场前景广阔,各类创新层出不穷

  1、智能家居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几年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智能化是家电发展的大趋势就白色家电而言,由于其本质就是替代人工的劳动,那么能够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贴近用户的需求,就是其发展方向;对黑色家电而言,更强的娱乐性、更新颖的功能、更前言的科技则是其发展大势。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 年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潜力研究分析报告》,从 2006 年至 2011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增长率平均为 20%,预计2012 年至 2020 年,年增长率将达到 25%左右,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 亿元,2013 年开始智能家居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千家网数据表明,2011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 110 亿元人民币,2012年这一数据为 150 亿元,而2018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 1397 亿元人民币,后面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50%。

  

 

  2、智能家居创新层出不穷,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智能家居将成为创新边界的下一波应用。从用户体验来看,用户对“1 米界”的控制欲望已经得到满足,对于“10 米界”范围内的设备控制和交互欲望还处于起步和培养的阶段,在“10 米界”范围内用户和设备的作用距离加大,交互模式改变,出现颠覆“1米界”创新应用的概率更高;芯片、控制器和平台产品体系的日趋完善将加速打破“1米界”的创新限制,加速“10 米界”创新平台的建设。

  3、家电智能化趋势已经形成,但推进过程缓慢

  我们认为家电智能化虽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但推进过程较为缓慢,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只能在单品上面有所突破,离真正的智能家居还有距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能家电成本较高。智能电视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之下,自从乐视发布其“超级电视”开始,国内各厂商都紧跟智能电视大潮,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加上乐视从一开始就给智能电视定下了“高性价比”的基调,所以智能电视的价格在智能家电中性价比较高。智能产品需要在传统家电基础上应用高科技并添加很多感应器,这部分成本的增加不可避免地抬高了商品价格。由此,除智能电视外,市场上冠以“智能”之名的家电售价都要高于传统的同类产品。这就为智能家电的普及带来障碍。在以规模为主导的家电制造业中,产业化是压低成本、撬动市场的关键。高科技研发、小规模生产使得智能家居成本居高不下,过高的定价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为了达到整体效果,智能家居大多需要在装修过程中铺设,对于已经入住的家庭来说改造工程太大。现阶段的种种局限和门槛使得智能家居止步于高端别墅等小众市场,还难以大幅推广。

  第二、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渗透率仅为个位数,虽然智能电视销量占到电视总销量的 50%以上,但购买后真正使用“智能”功能的用户不足 25%在发展初期,智能家居行业没有建立统一标准,厂商各自为战,产品互不兼容,为用户的选择和使用带来极大困扰。直到近两年,家电行业才开始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各大厂商陆续推出自家解决方案,但至今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标准。厂商对“智能”的定义各不相同,也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缺失还分散了企业的战略方向,使智能家居的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化。

  第三、用户体验存在欠缺。智能家居还面临着如何让用户易于接受的挑战。智能家居的初衷是化繁为简,让生活更加便捷,但目前很多产品都是借助手机和网络进行操作,令许多“玩不转”高科技产品的中老年人无从下手,在人性化方面考虑不足。真如何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如何在完善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操作流程是厂商需要解决的课题。

  小结:真正的智能家居至少能从两个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要么能像 NEST那样给用户带来舒适温感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要么能像苹果手机那样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感受,创造需求。就目前的智能家电产品而言,在这两个方面依然还要不少差距。我们认为智能家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PC 电脑进行家电设备的本地或远程控制,这只是基本功能,真正的智能需要体现到人机感应上,所以智能家电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根据用户习惯,自动控制空调、电视、冰箱、灯光等等,在每天早上能自动拉开窗帘,空调自动净化空气,用户外出时能自动对家里进行监控,用户下班回家路上,家里的智能电饭煲就已经开始运行,灯光和空调也已经打开等等。真正做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智能。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传媒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a&s传媒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