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智能设备开发部门属于Nest Labs,谷歌于2014年2月份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以生产智能家居设备为主的科技公司。该公司目前仍由创始人托尼·法德尔领导。托尼·法德尔是一枚假一赔十的牛人,因为“手持音乐播放器 +数字音乐商店”的理念被《财富》杂志评为“iPod 之父”,曾是苹果最顶级的工程师行列。2007年商业2.0评选的“改变商业世界的50 个人”榜单中将他排在第 24 位,当时评语如下:“为什么他重要?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托尼·法德尔是iPod幕后真正的天才工程师。
谷歌眼镜为什么并入Nest?
我想,应该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谷歌眼镜的现状。
谷歌眼镜问世是为了应对苹果的Apple watch风暴,多多少少有点政治任务的意思,有点早产,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不过,推出反响不俗,一经问世就占领了制高点,压下了Apple watch。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智能眼镜肯定比智能手表更高端。看体积就知道了。
然而,时间一长,谷歌眼镜就露底了。它被广泛质疑,就像当年照相机搬上了手机,人们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侵犯。当然,这一点不是致命的,手机拍照在今天大行其道。关键是谷歌眼镜的推出太急躁,它本来可以再完善一段时间,积累一些APP,开发一些有嚼头的使用方法,让谷歌眼镜这个平台能做更多的事情。未曾想,Apple watch只是虚晃一枪,三星的Galaxy Gear都出到第二代了,它才姗姗来迟。
本来,谷歌的想法不错。产品虽然不成熟,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批叫做Geek的人愿意帮助你完善产品,只要把眼镜推给他们就好,让他们鼓捣,挖掘使用范围,让他们编写APP,壮大眼镜的生态。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与此同时,通过Geek影响普通人,吸引专业的开发者进入,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形成循环。但是,谷歌忽视了两点,一是挖掘空间有限,谷歌眼镜更像是一个“玩具”;二是售价,1500美元可不是一个“玩具”的价格。Xbox只要499美元,而且有源源不断的大作。谷歌眼镜停在了Geek这个层次,并未向普通人扩散。
结果,虽受到诸多专业人士追捧,但是,销量不佳。
谷歌不想放弃这个项目,觉得谷歌眼镜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产品不够好,也不是想法不够伟大,是推广的问题,是定位的问题。
第二,谷歌在变。设计正在进入谷歌。谷歌从工程师风格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设计的风格,向工程与设计并重转变。这一点从Google Play设计风格的变化,再到Google Play对APP设计风格的要求,以及Android界面上的变化,等等方面可以看到。谷歌的产品不再只是工程师的作品,还有设计师的(受到苹果影响?)。这种转变是一种必然。搜索并不需要什么设计,也没有多少人在意,使用搜索引擎最关键的是效果,而不是搜索引擎的使用界面。从某种程度上,搜索是药,最关键的是药效,而不是包装。不过,不重视包装这个思维并不是普遍适用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局限的。这一点在初期安卓上表现尤为明显,第三方ROM就像雨后的蘑菇,原生安卓没有多少吸引力(发生这种情况不只是界面的设计,还有流畅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用过原生安卓的都知道,丑得惨不忍睹。
其实,谷歌眼镜的变化早就开始了。2014年5月,谷歌X实验室主要负责Glass项目的资深电子工程师Adrian Wong在Facebook上宣称离开Glass投奔Oculus VR。接替他的,是原本Art.com的营销主管,Ivy Ross。Ivy Ross毕业于哈佛,先后在Mattel(美泰)、The Gap(盖璞)、Disney(迪斯尼)、Coach(蔻驰)、以及Old Navy(老海军)等公司出任高级营销岗。他并没有丰富的IT从业经历。谷歌选中他,看中的是在他Bausch&Lomb(博士伦)担任高管负责太阳镜Outlook Eyewear设计推广的经历。也就是说,早在去年五月,谷歌眼镜的变化就开始了。
这个时候,谷歌就已经制定了方针政策:谷歌眼镜需要一个设计师,或者是一个乔布斯,而不是一个工程师,一个Geek,来领导。
第三,Nest流淌着苹果的血液,它的外观、操作等等跟苹果一脉相承。将谷歌眼镜交到他的手里,能够提升谷歌眼镜的品味,让谷歌眼镜能被Geek之外的人群的接受。谷歌给谷歌眼镜选择了另外一条传播路线,更精致的设计——法德尔参与的iPod和领导的Nest已经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嗅觉,加上谷歌眼镜主管Ivy Ross。两者的结合也许能化学反应出一个乔布斯。新的谷歌眼镜将吸引时尚达人或者明星使用,轰动,再向富裕阶层传递。这样一来,用户就多了。
谷歌眼镜需要更多的用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更多的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内容,有了足够多足够有杀伤力的内容,谷歌眼镜才能卖掉更多。卖掉更多意味着每架谷歌眼镜均摊的研发费用就越少,生产成本就越低,价格就越低,价格低下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