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25日下午2时许,发生规模8.1级强震;26日清晨4时01分,台湾东部外海也发生里氏规模5.6级的地震。接连两天不同区域均发生5级以上地震不禁让人感到恐慌。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表示,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呈现了类似20世纪前半叶全球8级大地震多发的状态,并且这一态势可能还将持续。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预计,自然灾害对渺小的人类往往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能做的,是利用智慧和精力尽可能的与大自然对抗,最大化减少伤害程度。作为城市“天眼”的安防系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安防产品与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尼泊尔大地震再一次让现代人见识了作为群灾之首的地震对于人类的毁灭性的。地球本是一个活跃体,每年全球各地都会发生成百上千次地震,对于震前震后的保护,安防产品在其中发挥了不少作用。地震发生前的安防预警,地震救援中的视频监控,生命探测,以及人员救援中的远程医疗。安防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份安全保障,更是心理上的安慰。
震前安防预警
震前的报警系统给当事人留出处置时间。地震发生时,时间短、强度高,安防产品可以作为个人或者企业单位的预警机制产品来应用。提高人们在地震前的警觉,以便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平安撤出受灾区。
另外,通过视频监控画面为地震学家提供更加直接的现场画面,为观测地球内部,对以后关于地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提供直观的证据和数据。
震中生命探测
面对身边不断正在发生的灾难,在分秒必争的营救工作中,希望有更多设备可以帮助搜救人员迅速准确安全地发现仍然存活的遇险者,从而为营救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减少损失尽快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生命探测仪和热成像摄像机应用到救援之中使得救援人员在难以接近和难以预测的自然环境下能探测是否存在生命迹象和更快的了解伤员情况,以便抢险人员最快做出决策。
震后远程医疗
灾后地形复杂,一些受重伤的患者来不及也不宜长距离奔波的去治疗,只能就地抓紧时间医治,但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远程医疗救援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 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另外,地震后的震后救援是事关人命的大事,目前很多的震后救援工作,常常被拥挤的车流堵塞了救援车辆,贻误最佳救人时机。智能交通产品可以帮忙指挥部门实时监控各个路口的车辆信息,及时安排相应的车辆控制工作,让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科技助力“网络救灾”
截止目前为止,主流媒体数字显示,尼泊尔地震遇难者人数已上升到2200人,由于余震及其他不稳定因素关系,这个数字,或许还会继续上升。灾难发生后的72小时被认为是黄金救人时期,地震发生后,谷歌随即推出一款一款名为“找人(person finder)”的工具,以此帮助用户搜寻在此次尼泊尔大地震中受害的亲人。谷歌的新工具可以收集到应急响应器的信息,从而便于人们发布失踪或已找到亲人的相关详情。这一结果主要依赖可搜索的网络数据库。除此之外,这一工具还能够为救援人员和危险应急机构提供机遇,以便他们将数据加入到自己的数据库之中——只需使用程序员提及的API密码即可,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确保能够让那些可信赖的组织将信息上传到网络数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