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作为安防细分行业景气度极高的领域,离不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交通需求,并由此引发政府对交通行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化升级的大力投入。当前情况下,我国智能交通处于一线重点城市深化应用,二三线城市稳步推进发展的阶段。由于地缘的关系,区域性参与建设的公司将呈现分散的局面。但未来智能交通将像其他高度发展的行业一样,市场品牌会收敛,行业逐步趋向集中,对大公司整合产业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相关涉及智能交通业务的上市公司财报分析得出,这些企业总体业绩呈上升趋势。在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高新兴等参与智能交通建设的企业业绩表现抢眼,并加大智能交通业务的投入,未来智能交通业务有望与安防视频监控主业相互促进。分析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有业内专家认为,智能交通能发展如此快速,得益于智能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国民出行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政府把智能交通看成是一项民生工程。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专业首席韩直就认为,智能交通从系统概念转变成服务的概念,把服务民众对交通需求当成智能交通规划和建设的核心,所以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以及运营模式上都下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改革、推进和发展。
政策利好 行业蓬勃发展智能交通能够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把其看成是民生工程外,在项目运营方面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了财政的困难,同时也带动地区相关企业的发展,在解决地方就业、税收增收等方面为区域性城市做出贡献。为此,早在2000年伊始,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就联合相关部委成立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并且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交通系统”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则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2014年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杨传堂部长在《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报告中将“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综合交通”作为指导方针。2015年5月,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接入,统一开发、复制推广,重在主体、兼顾个体”的联网思路和“先联后统再提升,边联边用出成果”的工作原则,全面启动各地运政系统建设和联网工作,在2015年度内全面实现全国道路运政基础数据的共享交换,基本实现运政业务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在推进地方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北京实施了“科技奥运”智能交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公路收费领域中,全国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联网运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正逐步展开跨省区的收费系统的建设……目前,在整个智能交通的行业发展中,IT技术的应用和渗透对交通信息化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安防企业主要在道路监控、系统集成建设方面表现抢眼,而这些主要受益于近年来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为道路监控、卡口建设、智慧停车场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统计,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据相关机构统计,国内现阶段从事智能交通的信息业务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高速公路指挥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机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公交系统等,涉及超过2000家企业,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行业景气度仍然高涨
其实,从各地区及各智能交通落地的项目来看,不仅是诸如大数据这类高尖技术的应用遭遇挑战,在项目建设和后期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战略。但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各地智能交通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步伐,据一线市场的消息,山东省今年将补贴十亿元建设全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路况信息管理系统、车辆速度控制诱导系统等8 大系统为支撑,构建全省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管控 5 大体系。国省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统以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等5 大系统为重点,建立全省统一的管理平台。
作为全国改革的先锋,深圳与北京、无锡将成为全国首批使用汽车电子标识的试点应用城市,电子标识为车辆的“电子身份证”,类似公民的“二代证”。深圳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上半年将在“泥头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校车等八类重点车辆上开展先期应用。首批汽车电子标识为 20 万个,首次安装免费。这类基于 REID 射频的汽车电子识别不但可与卡口、电子警察在治安防控上实现互补,还可集成小区进出门禁、不停车收费、上路车况及停车位信息定向推送、限行禁行,未来还可将保险、机动车审验、环保等多种车辆信息逐步集成到一张卡中。
在项目融合规划中,智能交通将作为智慧城市的组织架构,在PPP等新的融资模式下,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到上千亿元,智能交通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轨道,到时市场也将出现占有率超过5%的企业。
安防企业作为视频监控的主导者,能否在大项目集成和运营方面积累足够的技术和建设经验,是决定未来安防企业能否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下作为项目总营运商的关键。这其中包括跨学科的诸如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力,同时也要在深挖交通运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公共决策、行业管理能力上的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