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了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政府管理者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更加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实现百姓共享现代城市文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无论是各地加快政府职能转型、解决“城市病”的主观愿望,还是中央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都在推动中国智慧城市迅速从理论走向实践,整个产业发展形势无疑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
智慧城市全球之行 全新阶段将深入发展
目前,住建部先后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为193个,工信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也超过140个。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中提到,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2013政府工作报告或地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52个。在全国两会前夕,包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方两会中,智慧城市都被抬到了重要发展目标的高度。根据目前公布智慧城市投资规划的不完全统计,各地已经公布计划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千亿以上,预计未来5年智慧城市投资将达万亿以上,智慧城市在国内建设一片红火。
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建平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城镇化发展和智慧城市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要从粗犷的发展转向集约化发展,从资源和智慧化建设上,都要走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可持续化以及创新化的道路。
他进一步支持,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率、城市数量都有大幅增长,通过信息化使我们的居住、医疗、教育、交通信息化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水涨船高。除此之外,投融资方面,探索以政府引导、市场化主导、社会参与的体系,建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也将纳入住建部和各地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和产业的规划当中。
作为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专家,文思海辉大中华区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臧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都会非常庞大,产业链也会很长,这一产业链将整合全球最领先的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商、设备制造商、建设商、运营商,从国际领先智慧城市的优秀案例来看,也将产生BOO、BOT、BOM和OBM等四种模式。
国发国际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梁庆山指出,随着网络、业务、应用的基础建设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资源的深度整合,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由专业机构建设平台,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而不再是完全由政府主导进行投资建设,由IBM、文思海辉参与建设的绵阳大数据中心即为典型案例。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将迎来在数字化、信息化到智慧会的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将步入深水区。
推荐阅读:两会、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关联解读
欧洲“智慧城市”建设及其启示
不仅国内如此,国外欧洲各国相继开始建设智慧城市。
一、英国
(一)格洛斯特开展智能屋试点2007年英国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将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感器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二)伦敦“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其建筑构造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是表里如一的“绿色”建筑。该社区的楼顶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该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二、瑞典
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交通系统上,而首都斯德哥尔摩则是智慧交通的标杆城市。斯德哥尔摩平均每天有45万辆汽车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严重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为此,瑞典公路管理局请IBM为其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包含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确定交通工具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收费,这一举措将交通量降低20%,排放量减少12%。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至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由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出色,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
三、荷兰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可谓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智能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可持续性生活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共有40多万户家庭,占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该市启动了两个项目(West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Geuzenveld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为超过700多户家庭安装智慧电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设备,促进居民更关心自家的能源使用情况,学会确立家庭节能方案。而在WestOrange项目中,500户家庭将试验性地安装使用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目的是节省14%的能源,同时减少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可持续性工作
为了让众多的大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阿姆斯特丹启动了智能大厦项目。智能大厦是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其中,ITOTower是智能大厦项目的试验性、示范性工程,总面积达38000平方米。
(三)可持续性交通
阿姆斯特丹的移动交通工具包括轿车、公共汽车、卡车、游船等,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该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实施了EnergyDock项目,该项目通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产油发动机。
(四)可持续性公共空间
乌特勒支大街(Utrechtsestraat)是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狭窄、拥挤的街道两边满是咖啡馆和旅店,平时小型公共汽车和卡车来回穿梭运送货物或者搬运垃圾时,经常造成交通拥堵。2009年6月,该市启动了气候街道(TheClimateStreet)项目,用于改善之前的状况。
四、丹麦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素有“自行车之城”的称号。近年来,为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哥本哈根设法鼓励市民骑车出行。2010年,哥本哈根开始推广一种智慧型自行车,让骑车变得更轻松。这种自行车的车轮装有可以存储能量的电池,并在车把手上安装射频识别技术(RFIT)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汇聚成“自行车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这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数据显示,这种新型自行车与配套设施确实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市民拉长骑自行车的距离,以减少使用会产生温室气体的运输工具。预计到2015年,哥本哈根市民往返城郊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例将达到50%。
不难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全球之行,正在智慧产业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通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来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推荐阅读:两会、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关联解读
欧洲“智慧城市”建设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