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应用能否真正贴近市场?能否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惠?能否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能否保证信息安全?这些都是检验这款应用成功与否的标准。
快速促成智慧社区应用和平台落地
未来城市转型,需要信息化为支点。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应用实施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通过社区信息化,促进整个城市的信息消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正成为各地政府致力扶持的下一个重点。
传统的智慧城市应用以数字电力、数字城管等政府应用为主,与居民生活关联不大。智慧城市的社区应用越来越被老百姓关注。但是智慧社区怎么发展,社区应用如何真正落地,如何真正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让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绞尽脑汁。不过,专家分析指出,智慧社区的应用产品或许正成为智慧城市突破的下一个焦点。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社区应用前景广阔,社区应用既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美妙的现代化的信息、娱乐、生活等方面的便利,也可以协助政府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所长宋彤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应用作为突破口,其中,能确实为老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社区信息化应用产品更是智慧城市发展和落地的典型,必须加以扶持,带动其发展。
目前,业界认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有三种: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混合发展型。对此,宋彤表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目前来看,以低层应用的开发研究为主线,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可能最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快速促成智慧社区应用和平台落地,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者和参与者当前应着重考虑的事情。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平台供老百姓使用,那么智慧城市就会沦落为空中楼阁。
找准定位切入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是检验智慧城市社区产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市场决定产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产品应用必须要考虑到商业模式,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要不断深化,任何产品都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他认为,做社区产品首先要以社区为单位,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社区做出个性化产品和应用,最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住建部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构架师杨崇俊认为,当前智慧社区的产品是为了满足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问题的,所以全面的信息化解决平台迫切需要搭建起来。
但是,在谈到商业模式时,杨崇俊认为,智慧社区的应用和产品面临着三重挑战:一是社区固定的终端产品面临以手机、PAD、可穿戴设备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市场前景犹未可知;二是对用户的分类,城市与城市不同,社区与社区不同,社区里住户与住户需求也不尽相同,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就需要平台和产品具有足够的“弹性”。以用户分类为导向,提升产品的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产品内容定位。“企业要通过差异化的品牌战略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智慧城市的特色就是产品多层次性,这就要求产品的内容既要有高端信息分享,又要有适合底层老百的生活类消费类信息的分享等等。”杨崇俊说。
国家信息化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练认为,智慧城市发展,政府驱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区产品在探讨商业模式时首先应该考虑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政府如果不能够“买单”,那就要看市场的认可程度。“目前来看,智慧社区的产品需要一个成功的样本和范例,形成带动效应。我看新华网最近推出的新华生活宝就是非常好的一款社区应用产品,它既有资讯,娱乐等功能,又有缴费功能,还有政府信息的传达功能,非常适合社区用户使用。”张文练说。
社区产品不能全靠政府去推,应该敢于参与市场竞争,如果全靠政府,必然面临市场化的瓶颈。信息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城市的“单元”,社区信息化势在必行。
推荐阅读:关于智慧城市的猜想
银行介入智慧城市建设 金融方案前景广阔协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