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早在2007年10月,承担欧盟课题研究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区域科学中心等机构从智慧经济、智慧人群、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移动、智慧环境等六个维度,通过一系列要素指标衡量了典型欧洲中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并发布了《欧洲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及发展目标。2009年,IBM从“智慧地球”概念出发,进一步解释了智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11月22日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同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启动,这为众多的安防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身手的机会。截至2012年12月,已获批的154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投资总额就超过了1.5万亿,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来自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201个城市、区、镇获得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资格。
智慧城市这个大“蛋糕”实在是诱人,然而细细品来,智慧城市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单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很多产品链条或者解决方案上的延伸,都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安防界熟悉的平安城市建设通常是由当地政法或公安系统主导,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一定是政府,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整体协调城市构成元素,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这也意味着智慧城市这个大“蛋糕”一定要切块由多人共享。例如,2013年9月在南京市举行的“智慧城市”商机发布会上,就一举推出了46个重点项目寻求合作,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智慧行业应用类项目28个、集成协同应用类项目5个,总投资额预计达303亿元。由此可见,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来整合各类资源,要通过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由维系城市运行的所有相关部门分块、分阶段地组织并实施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领域的标准,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
二、平安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在安防界,有人将智慧城市建设说成是平安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有人提出平安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三步曲的观点。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平安城市建设仍在不断地进行,有新建的,也有进入二期、三期甚至更新期的,然而平安城市远非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其实也不易用量化指标来精确地评价,因为它不仅要有客观评价指标,还要考虑一定的主观评价因素。或者,如果评价的话,将会是动态的“天文数字”。
在《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中,共列出了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其中动辄投资数千万乃至数亿、数十亿元的平安城市建设仅仅是该指标体系中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智慧安全”这一第三级指标中的一部分,与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建设处于同一层面。
平安城市建设可追溯于2004年6月启动的全国首批21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2005年8月,公安部在总结北京市宣武区、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和山东省济南市等4个平安城市建设试点区、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试点工程”(简称“3111工程”)建设的意见,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随后,全国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体系通过论证,第一个联网系统行业标准(GA/T 669-2006)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紧接着,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标准等18个分项标准陆续制定与发布(分别为GA/T 669.x系列、GA/T 792.x系列和GA/T 793.x系列),使平安城市建设有章可循,而开展建设的城市也由初期的22个试点城市逐步推向全国。
2010年前后,全国平安城市建设已开始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各地以平安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大规模联网系统建设项目纷纷上马,且各具特色,其中某些建设内容(如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已经超越了平安城市的安防属性而初具智慧内涵。为进一步规范系统联网的有效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使平安城市建设向图像资源联网和业务深度应用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3年12月,以视频监控联网及深入应用为目的的《公安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与应用标准体系表》被审查通过,新的全国视频监控联网及深入应用系列相关标准即将开始制订或修订,并将进一步规范在新技术、新形势下的平安城市建设。
需要明确的是,平安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安防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人防、物防、技防等三大体系。
推荐阅读: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分析及优选匹配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三大公共平台 有云计算平台
智慧城市特点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并做好投资建设和保障措施。要重点对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应用体系、产业培育等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保证总体业务与技术架构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从技术层面上说,智慧城市一定是建立在全面感知的物联网基础上,且可充分保证各类信息资源的高效传输、存储、分析以及智能化综合应用,因此信息化或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这其中,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视频感知为主的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智慧城市也就失去了意义。在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发布的《智慧城市白皮书(2012)》中,给出了图1所示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图1 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三、立足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与平安城市建设不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安全”、“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 “智能金融”等,而在实际建设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专项应用,比如“智慧旅游”、“智慧水务”等。不难看出,上述绝大多数专项应用建设都离不开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因此,即使非平安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其他板块同样为广大传统安防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这些城市在资源禀赋、信息化发展水平、城市定位等方面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它们在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却可能大同小异,非常近似。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既要考虑共性,又要注重立足城市特色,根据建设城市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避免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试点城市桂林市的建设为例,由于有着“山水甲天下”的城市特色,该市以“智慧旅游”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智慧城市年会上,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获得了“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这也是在全国11个获奖项目中唯一归属于旅游业的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其实是在桂林市区及周边县城旅游景区安装了共享视频监控系统,借助这些景区的“天眼”,市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监控画面来监测景区实时的人流和车辆状况,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并能准确核实游客投诉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桂林旅游服务的质量。
四、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广阔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其关键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其智能化综合应用,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随着全球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这三大国际标准组织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其中ISO/TC268/SC1(ISO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将在分析引用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智慧城市相关国际标准的建设;IEC/SEG on Smart Cities(IEC的“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智慧城市体系的研究评估工作,我国是该组织的发起国之一;ITU-T FG-SSC(ITU电信标准化组织的“智慧和可持续城市专题组”)则致力于智慧和可持续城市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计量标准的研究,该组织的研究课题——“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也部分地引用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国内方面,在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同时,国家标准委也同步开始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多家不同的发起单位相继成立了多个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联盟,无不预示智慧城市建设将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分析及优选匹配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三大公共平台 有云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