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智慧楼宇不应是单方面以电子技术的方式实现智慧的功能,而是各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不应该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结合人们对楼宇本身的社会功能定义,且每个技术应用点之间具备有机结合的能力。
受访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徐灵伟 整理/张磊
a&s:伴随“智慧城市”的落地,智能楼宇作为其中的关键节点也被赋予新的内容,由此“智慧楼宇”的概念逐渐显现。那么,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准确定义“智慧楼宇”?
徐灵伟:“智能”与“智慧”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其涵盖的意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是将一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可预知模式的相应反映;而后者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融合,对事件的预判断,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友好的互动。
a&s:与智能楼宇相比,智慧楼宇存在哪些明显的特性?其典型技术应用涵盖哪些方面?
徐灵伟:“智慧楼宇”应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微观环境服务于人类的有机智慧体,也是宏观智慧组织的其中一个单元。
智慧楼宇应该是充满高科技的载体,它不应是单方面以电子技术的方式实现智慧的功能,而是各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不应该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结合人们对楼宇本身的社会功能定义,赋予的相关先进技术应用,且每个技术应用点之间具备有机结合的能力。
a&s:与众多智慧理念一样,“智慧楼宇”的落地与普及推广仍会遇见一些难题。从目前技术条件以及市场气候来看,智慧楼宇的建设面临哪些困境?
徐灵伟:首先从定义上,“智慧楼宇”到底是什么样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们的理解中,智慧楼宇是一个可感知、能思考、有智慧,同时还是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楼宇。
从技术上讲,单个系统的技术难度都不大,有一些技术可能暂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是已经不断地在接近中,我们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实现智慧化的系统集成,如何让各个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对外界和内部的“感知”做出如臂使指般顺畅的响应,这里面涉及到的系统很多,难点就在这里;
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业界统一的标准,群雄逐鹿,各自为政,自家的产品自家使,通信协议、接口方式都各不相同,这也给系统的智慧化集成增加了难度,导致内耗严重,导致离1+1>2的目标相去甚远。
从市场气候来看,由于前期的智能化理念的长期积累,“智慧化楼宇”的市场呼之欲出,然目前仍还没破茧成蝶。在可预见的未来,“智慧化”市场具有庞大的潜力,大家都在探索中,至于还需要多久,这个仍说不好。正是因为这股庞大的潜力,各厂家都在努力钻研、创新和发展(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技术水平),这隐约已让我们看到曙光。
从目前来说,首先产品价格仍偏高,让大多数的人用不起,第二,产品形态不能让人满意,第三,产品稳定性还不够,第四,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一旦这几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智慧楼宇”将迎来春天。
a&s:针对智能楼宇市场,海康有哪些战略布局?或者是否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徐灵伟:安防系统会由原先的独立运行和功能应用,过度向统一管理和智能应用;而在行业发展趋势没有紧跟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没有形成业内统一的产品规范标准,所以海康威视在产品线战略布局上,比其他厂家做了更多的考虑:从三年前报警系统产品线拓展尝试,到两年前的一卡通产品线全面推广,再到沉寂两年后的深耕之作,即将发布的可视对讲产品线,海康威视已经基本完成楼宇安防产品线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