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的“双头鹰”策略
在智慧城市这块蛋糕准备开切的时候,桌边陆续冒出自IT、通讯、电子、安防等各路大拿。其间,便有一位携“互联网+”视讯概念杀入的“双头鹰”——华平股份。其一只眼睛盯着视讯,另一只眼睛盯着智慧城市行业化应用。
华平股份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胡君健与a&s杂志社副总经理关玉娟
提起华平股份,行业人士能联想到的企业就是科达,因为两家都是做远程视频会议起家,而且在这个领域做得颇有代表性。但与科达稍微不同的是,华平不仅在视讯这块领域“较真”,现在更是聚焦于不同领域的行业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不同的领域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智慧医疗和在线教育,它是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在平安城市,依然保持集成商的角色。
主打教育、医疗、平安城市
华平股份2003 年成立,主要经营视频会议系统。2012年涉足安防,以教育、医疗和平安城市这三大细分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现在其在平安城市等领域羽翼渐丰,并逐渐成为智慧城市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据华平股份内部人士称,其公司当前还处于一个重要转型过程中:原先公司偏向提供解决方案;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下属的教育与医疗事业部逐渐转向产品+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但在平安城市市场的定位,依旧是直接介入工程建设的集成商。
观看整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医疗这两个关乎民生的事业,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发达地区享受的优质教学、医疗资源无法分享到欠发达或落后地区。而华平股份志在改变这一现状。
在在线教育方面,其已配合安徽省教育部门,针对农村缺师少教,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状,利用在线课堂系统进行实时交互性教育。
而在医疗行业中,区别于传统的远程医疗系统,华平股份推出了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对所有手术室内信息进行整体集成和手术室设备一体化控制。此外,针对看病难、挂号难等问题,华平股份专门推出“优医汇”APP,有效地分配医院资源。
产品与集成“双修”
纵观整个集成商群体,随着工程利润的下降、更多圈外企业的介入,生存环境逐渐被压缩。而面对窘境,开发增值软硬软件产品或是集成商转型的重要方向。但部分集成商在这条路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在接受a&s编辑采访中,华平股份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胡君健也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集成商既接工程,又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否会产生冲突?
其实,在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都会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而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其由于离用户最近,最懂用户需求,又具备一定技术研发实力,所以向设备研发制造领域延伸是顺水推船。
在外企中,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公司都是这样干的,它们不仅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同时也有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而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海康、大华等公司,也是从设备商起家,随着规模的扩大。目前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工程研发团队,在这两种身份中,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冲突。
集成商如何巩固自身地位?
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多会成立相应的子公司,而且子公司根据业务不同,会分为不同类型的公司,这里冲突并不多。在谈及集成商市场环境问题时,胡君健指出,目前一些集成商依然靠关系、背景拿项目,很多时候关系成为是否能拿到合同的关键因子。
随着安防市场的发展,行业用户对集成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单凭关系即便拿下项目,有时也会消化不了。所以,集成商要想捍卫自身的权利,还须拥有自身实打实的“肌肉”——独具创新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其实集成商的优势很明显:手握众多用户并了解用户需求、对上游设备商的产品了解度高,这两个条件已经很好的巩固了集成商的地位。随着安防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成商开始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定制化的产品,以巩固自身地位,同时也会促使集成商经营进入“双修”之轨道,而这些变化细节,同样也是集成商转型之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