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力 车联网 。最近,百度推出的CarNet和腾讯的路宝产品均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相对于传统的车联网企业,互联网公司在流量、用户体验、社交、内容以及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内容,数据和服务提供商将会是互联网公司在车联网领域扮演的角色。
BAT三巨头发展车联网:路漫漫其修远兮!
而最近在网上,很多文章和评论都一直叫嚣着“ 智能交通 ”。而智能交通这块,就是车联网为主。按照谷歌与特斯拉曾发布的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物体。也就是说,汽车之间构成的网络,仅次于电脑构成的互联网、手机构成的 移动互联 网。
据文章《车联网及其未来:四个连接,一个结合》,作者把车联网分四个维度。
第一个,车与人的连接。如何更智能、安全,管理起来更方便。现在许多人都觉得,车联网不就是汽车上装一块屏连上网,我看未必如此。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来连接,那为什么不能是谷歌智能眼镜、或者其它可穿戴设备呢?
第二个,车与路的连接。如何去导航、智能分析。现在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主要也做的是这块。他们希望布局车联网,可以植入本地生活服务、地理位置服务、搜索等应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三个,车与车的连接。比如开展即时通讯、社交等应用。这里面会涉及到许多私人数据,非常敏感。搞不好就像电影里演的,正在车震数据不小心直接传出去了。等车时社交,自驾游时目的地社交。一到拉萨,不用在青年客栈贴条子找同路者了,路上都聊好了。很有想象力。
第四个,车与其它外部世界的连接。比如防盗、防损等。举一个例子,上次出现了北京暴雨那种情况,许多豪车都淹了,车主心痛,保险公司心疼的要死。未来汽车里面的互联网智能技术感应到天气变化,自己找安全地方开过去了。有人说这太像007电影,其实科技从来都是以比我们想象更快的速度前行的。
尽管BAT三巨头发力车联网闹得牛逼轰轰,但至此来看,BAT发力车联网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因为在这条陌生的产业链中,车联网的应用更多的还是服务于车主与汽车本身,解决车辆的智能化和检测,在行车过程中的需求以及汽车与网络的互联互通。而巨头们做到的还只是将互联网应用与汽车简单嫁接到一起,,而对于用户急需的交通路况、导航、救援、预定甚至是更智能的应用并无过多的想法。。而作为车联网应用,用户体验是根本。特斯拉为何在中国火爆,与其追求尽善尽美的用户体验不无关系,它不仅代表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且也表明了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更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现在 车联网 的现在是:汽车厂商处于主导地位,互联网公司只是绿叶而已。笔者尤为关注互联网公司生产出有关车联网产品,研发容易,但是落地问题如何解决?如腾讯的“路宝盒子”如何在保险、维修、零配件、加油领域中寻找是的资源?
因此,BAT三大巨头要进军车联网领域,不能只是看中了车联网的 移动互联 网入口价值,而非硬件本身。注重其长期发展,乃为关键,比如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商业模式的建立和如何去寻求合作共赢。业内人士指出,车联网产业链是涉众较多,互联网巨头介入其中如何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何平衡其他各方在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是最大的问题。
以BAT三巨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悄然布局车联网。通过布局车联网,可以植入本地生活服务、LBS、即时通讯、社交、搜索等服务,实现人、机、汽车的深度交互,而O2O的终极模式也将随之实现。虽然BAT三巨头企业在资源和服务生态链层面优势明显,特别是他们对中国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了解恐怕无人能及,但是在技术和应用生态链的层面缺少竞争力,如何实现数据的打通、用户习惯的培养和服务细节上改善等等问题,这将是BAT三巨头进军车联网的痛点。BAT三巨头让车联网之“火”不断蔓延、且愈演愈烈。但其发展之路,笔者还是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