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前端是智能化之路极具代表性的触角,在安防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看得见”、“看得清”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看明白”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识别+思考+描述=智能
在高清视频画面中,有着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而单纯靠人眼长时间关注这些画面,很难保证视频有用内容的提取,要实现7*24小时高效查阅,对人力损耗也非常大。智能分析的提出,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了这部分的问题。
科达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马康炜指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指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早期的前段智能主要是安防告警为主,主要是替代红外对射等告警设备,产生的仅是一条告警信息。”智能正式进入国内安防市场,基本上是以后端服务器智能为主。在2008年左右,智能逐渐的前端化,率先在智能交通摄像机中实现,到了2012年,以安防报警为主的摄像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但这些摄像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摄像机。马康炜认为前端智能化应该具备三个特征:识别、思考、描述。他解释:“首先它可以识别视频中的内容,并且可以思考视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终通过语言和图片等方式描述出来,这也正是科达2014年推出感知型摄像机的出发点。”
智能阻碍不容忽视
2008年从智能前端出现开始,6年过去,前端的智能应用逐渐五花八门,但在智能化道路上,阻碍仍然不容忽视:目前而言,国外智能分析技术相对成本较高,而国内技术较为薄弱,如何强化国内技术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对于技术的束缚,马康炜强调要加强国内的技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着手:
1.加强算法的性能,在算法方面需充分、持续的提高;
2.强调应用场景,智能只有结合应用场景,才可以达到高效率发挥;
3.可工程化调试,也就是说可以开放更多的接口,以大大提高智能落地的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他补充,大量的前端感知型摄像机带来海量的视频和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必须需要依靠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大数据协作处理,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实战化应用。“智能化过程中,智能是大数据时代必然的产物,由于智能技术的复杂度,使得前端无法承载所有的智能运算,这就需要云计算的二次运算,以及用云计算解决非智能化前端设备的海量并发分析。在智能化过程中,将产生海量的小文件系统,而且并发量非常大,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存储的资源中快速响应,这就需要云存储的架构和技术来满足。”
智能市场缤纷多彩
除了公安行业对智能监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外,很多行业都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应用,如金融、监管、交通、零售行业等等。同时,市场用户也同时在智能化中反映出最大的需求——追求效率,希望通过智能技术,提高监控和查询的效率。
在安防逐渐智能化与IT化的背景下,类似英特尔的IT厂商也陆续大举进军安防行业。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新的技术,智能化之路更加异彩缤纷。马康炜认为:“英特尔进军安防行业,对行业是有益的补充。英特尔统一的X86平台、灵活的配置,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后端产品或数据中心,在前端和边缘设备中也能发挥作用。”
智能化同时也意味着技术门槛要求将更高,如何在成本与智能间找到平衡点,不仅是厂商同时也是用户必须思考的问题。马康炜认为:“目前的智能安防,在智能效率比较高的行业是可以找到成本和智能化的平衡点,例如智能交通。但如果要想在其他行业也找到这样的平衡,需要智能技术的实战效率与用户的需求、预算达到一致性。”
在智能前端的市场规划上,科达别具匠心地推出感知型摄像机,以重新定义智能监控的旗号,成为2014年安防行业不得不提的亮点。市场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智能将会持续从功能、性能方面不断提升,新技术将不断涌现。马康炜强调:“科达将持续专注于用户需求,从需求为原心,实现智能效率的最大化。今年,科达发布了感知型摄像机,明年我们也将持续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在图像画质、分辨率提升的同时,侧重视频结构化技术。”
出品|安防知识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延伸阅读:开启特色安防智能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