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用安防概念极为火热,不断爆出安防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出家用摄像机产品的消息;另一方面,线下市场反应却较为冷淡,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整个民用安防市场成了冷热交替的领域。一般安防企业不敢涉足,巨头企业产品则是赔本赚吆喝,只有原先在家用报警等领域深耕多年的OEM厂商(某些厂商开始转向品牌运营)略有成绩。现在从行业舆论反馈的信息来看,整个市场从业人员讨论最多的是要如何做产品,如何挖掘市场的刚需。
中国厂商在做什么?
鉴于中国市场的环境还不成熟,现在真正赚钱的厂商(不包括线下市场)都走欧美DIY安防市场。但是进入海外市场,绝大多数中国产品依旧以高性价比的角色与海外品牌死拼。从地缘上看,深圳作为中国安防的发迹之地,在行业安防中不敌江浙厂商转而利用本地发达的贸易开启OEM的民用安防产品形式,而随着世界制造业从台湾、韩国等地转移至中国内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等概念也渗入到安防领域。在深圳的几家民用安防产品中,某些厂商开始加大投入资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比如采用先进的摄像监控技术,内置优质的CMOS图像传感器,让可视化联动成为可能,通过强集成能力让用户通过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察看家、商铺的情况并设防、撤防系统。在发生潜在入侵行为时,户主可以及时收到安防系统的警情反馈。这些都证明中国厂商的产品不仅在制造成本上有优势,技术研发的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厂商目前正在加大海外的宣传力度,包括在今年的美国CES展上,来自中国的民用安防参展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厂商也纷纷在海外市场设立办事机构,稳扎稳打进入当地市场,了解当地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并可提供后续的维修、升级等服务,增强当地用户对产品的信任感。其实,这是中国厂商摆脱OEM形式的必经之路,为此,深圳市福斯康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分析师吉瑞龙觉得,在进入海外市场时,最急迫的事是一定要定位清晰,到底是以品牌厂家存在,还是以OEM形式经营,这是摆在中国民用监控厂商面前的困惑,决策者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不能今年走品牌,明年走OEM形式,这并不是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成熟市场所认可的消费文化。
初创型公司需要努力
初创型公司已经成为民用安防产品厂商中最朝气蓬勃的族群,他们几乎从零开始,拥有一个敢打敢拼的团队,多则四五十人,少则三五个人,团队的“大脑”多以“创客”自称,他们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或某一领域的资源优势,在初涉民用安防领域时,业界如何看待呢?
对此,罗格朗国内营销中心业务扩展部运营经理齐建勇理性提出,对于初创型的公司,在技术层面一定是有其独到的一面,但是对于资源的整合不会很全面,(如医疗、互联网、渠道等各方面)。比如在医疗方面,任何专业型的医疗设备,都有一个要求,就是需要这台设备有一定量(相当大的量)的数据采集,然后对设备进行校正、优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设备的准确率和真实可靠,国内的医疗有关规定是在没有得到国家证照之前是不能到医疗机构去使用的。在没有得到大量的数据验证之前,那么设备的准确率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初创型的公司生产的设备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它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要怀疑的。
海康威视萤石品牌市场总监刘宝林也认为,作为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需要做更多的积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到内容服务,他们要少谈些思维,多做些实际的事情,用好互联网的工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福斯康姆吉瑞龙则从行业实际情况来分析,他认为很多外围的企业是在打着初创型公司的旗号,吹嘘有什么样的技术,产品能做成什么样的形态,对用户是如何的深入了解……其实当他们真正的进入这个行业后,会发现这个行业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如今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以单品进行博弈,包括背后的一些平台和软件。不过他也指出,这些公司的优势是没有任何的负担,可以找到他们的专注点,可以去与第三方的平台进行对接,并借助第三方的平台快速去成长。
从这些观点来看,业界似乎并不看好初创型公司进入民用安防产品领域。客观的分析,应该理性看待这些创客,他们闯进来并不一定是来搅局的,要看到他们带进来的新技术和做产品的思维。虽然有时他们喜欢“吹牛”,但“吹牛”恰恰也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他们需要用“吹牛”的方式去整合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对于民用安防这个完全开放的领域,业内的先驱们面对那些怀揣梦想又肯踏实去做的创客时,应该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去给这些造梦者更多的空间和市场,营造浓郁的创客文化,鼓励创新机制,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必须有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