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AC从提出至今,已经历整整7年。在这过程中,SVAC遇到了各种制定及推广难题,截至2014年年初,起色仍不明显,安防产业的主流编解码技术仍是H.264,并向着H.265方向发展。不过2014年之后,SVAC的支持力度突然大增,同时产业对SVAC的推动力度也越来越大,究其背后,正是 “国家信息安全”在推动。
斯诺登事件的爆发,直接粉碎了“我们是安全的”的幻想,信息安全瞬间提升至国家高度。首先,中国要保证自身信息不被国外所窃取;其次则是加强内部安防防范管理,防止因内部造成的信息外泄。
经a&s长期观察发现,虽然SVAC在过去7年进展缓慢,但随着2014年以广东为代表的省份开始作为试点强推SVAC,给SVAC的蜕变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截至2014年,中国大陆已出现了两个省级SVAC试点单位:广东、山西,另外也有不少的市级单位,如广州、茂名、太原、资阳、大同、保定、邯郸、郴州等。
SVAC即《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英文名为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简称SVAC),国标编号为GB/T 25724-2010。这是一部由中国政府主导、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推出的一部编解码协议标准。其推出,有着深厚的背景需求,从算法层面来说,无论是主流的H.264还是M-JPEG,都是面向广播电视和大众娱乐等专业领域的编解码技术,无一是针对安防所开发,对视频监控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译码技术要求》专门针对安防监控领域应用的特殊性,如: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性、全天候24h监控环境的适应性、场景视音频信息的忠实还原性等要求而制定,而现有算法存在:
·对全天候、各种复杂拍摄环境下的现场还原性不佳;
·在压缩编码效率和声音、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不理想;
·没有考虑对智能分析和机器识别的支持;
·缺少对监控专用信息(如绝对时间、智能分析结果等)的支持;
·对视音频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不足。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SVAC作为一部专门针对安防视频监控而开发的编解码标准所具备的优势:
·支持高精度视频数据,在高动态范围场景提供更多图像细节,减少编解码环节的图像信息损失;
·采用帧内4×4预测与变换、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等技术提高编码效率,在获得更好图像质量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编码效率;
·支持感兴趣区域(ROI)变质量编码,在网络带宽存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供更符合监控需要的高质量视频编码;
·支持可伸缩视频编码(SVC),满足不同传输网络带宽和数据存储环境的需求;
·支持代数码书激励线性预测(ACELP)和变换音频编码(TAC)切换的双核音频编码,保证对语音和环境(背景)声音均有较好的编码效果;
·支持声音识别特征参数编码,避免编码失真对语音识别和声纹识别的影响;
·支持监控专用信息(绝对时间、智能分析结果、报警信息),便于视音频内容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
·支持加密和认证,保证监控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注:
a、SVAC加密:信源端实现加密即压缩层加密,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性有更好的保护支持视频加密数据的传输、存储,支持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对实时加密视频播放、历史加密视频回放、加密视频的存储/下载/分发/导出等操作;
b、SVAC认证: 由符合SVAC标准的前端设备(摄像机、编码器)进行视频签名操作,支持视频签名数据的传输、存储,和验证,实现视频源的可追溯及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
目前,传统的编解码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H.264,SVAC国家标准属于后起之秀,是根据视频监控需求制定及推出的,符合国内视频监控应用需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编解码的实现是依靠半导体芯片技术,它具有硬变硬解的能力,通过芯片编码、解码,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编解码最重要的就是算法,而SVAC的专利就是它拥有自己独立的算法。
SVAC强调码流的可靠性,如果一个码流可信度不强,那它做的再小也没有价值。所以只有可靠、可信的码流,才能把它作为法律依据。在编解码的世界里,谁可以对码流合理的管理,使系统得到更好的运用,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这就是SVAC的优势。任何编解码的发展方向都是为了增加编码的效率,以及码流的可信程度和管理模式。可信程度是码流传输后的真实性。管理模式是允许指定的操作人员可以进行观看、录像、备份。国内推出的SVAC标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公安部的认证系统可以验证,符合SVAC标准的视频码流是否被篡改过。目前H.264标准还是编解码的主流,而传统的视频码流也可以通过专业编辑、剪辑来修改视频内容,但是随着SVAC标准的发布及推广,厂家也陆续推出完整的SVAC设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