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要查获一辆假牌或是套牌车,依靠的是路面交警的偶然发现和群众的举报,而现在……”,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主任王斌指着大屏幕上一辆黑色轿车说,“云平台的建立使机器智能识别成为可能,通过对车辆图片进行结构化处理并与原有真实车辆图片进行对比,车辆分析智能云平台能瞬间判别这辆车是假牌还是套牌车”。
6月19日,国内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州公安交警云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由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采用以阿里云为主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可对海量的交通管理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持。
阿里云生态合作伙伴依图科技网络公司向云平台输出了车辆识别技术,识别结果可精确到车辆品牌、型号等,使车辆变的像人脸一样具有唯一性。
传统IT架构无力支撑海量数据
“此前,虽然我们在全省道路上布设了较为完善的监控系统,但对这些监控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更多还是通过人眼与经验。”王斌介绍,大数据时代的交通管理数据有三个特点:第一,数据量大,每天数据增量达到TB级别以上;第二,处理速度要求快,时效性要求强;第三,类型繁多,包括结构化数据和视频、图片、二维图表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
目前,仅贵州省的路网监控系统收集的实时数据,其总量每月就已达到100TB。与此同时,从公安内部系统和来自社会的各种数据正像洪水一样不断涌入。对交警部门来说,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这些实时进入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还要拿这些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挖掘。
据王斌介绍,一次看似简单的交通数据查询,就需要同时交叉比对机动车登记系统、驾驶证管理系统和违法处理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对于传统Oracel数据库来说,当数据量达到百TB时,因并发用户多、访问频度高、数据交换量大,数据的查询响应就会变慢,无法支撑实时业务。“这是我们从IOE(IBM、Oracel、EMC)架构向云平台迁移的原因之一”。
云计算成交通管理创新引擎
据了解,事实上,对道路情况的实时监控,对可疑车辆和人员的识别,只是云平台的路网监控、重点车辆监管、阳光警务等几十个系统的众多功能之一。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最大的成效是贵州交警真正实现了对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等“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的精确管理。
依托云平台上的重点车辆综合监管系统,贵州交警将全省5.33万家运输企业、59.9万名运输驾驶人、1755家重点监管企业、5.3万台重点监管车辆、4341家租赁企业、3.5万台租赁车辆全部纳入动态监管,对异常行为自动预警、自动提示,对驾驶人违法行为实时监控、精确干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凌晨不按规定时间行驶的“红眼客车”的精准查缉。
下一步,贵州交警计划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重点驾驶人征信系统,对司机进行信用评分:根据驾驶人的违法记录、事故记录、家庭病史、体检资料、社交关系、保险赔付记录等维度设置指标,通过对驾驶人的信息数据和行为记录进行综合研判,最后得到驾驶人的信用评分,以此作为重点车辆驾驶人驾驶技能和履职能力的评估依据,其“信用可见”的特征可以引导重点驾驶人自觉减少违法行为。
依靠大数据的深度应用,贵阳等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以及贵州省农村道路和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王斌表示,城市交通问题,需要刨根问底,才能找到出现症状的缘由。“通过连续观测城市交通每天发生的变化,再利用大数据研判,可以真正找出交通不畅的症结所在”。
据了解,此前阿里云就曾联合贵州省政府开展“交通大数据竞赛”,通过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红绿灯时间的智能调整,其中最好的算法可以让红绿灯前所有车辆的等待时间减少86%。而阿里云协助贵州省政府搭建的“云上贵州”平台,也承载了部分居民出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功能。
大数据服务百姓民生
在搭建了贵州公安交警云平台的基础上,贵州交警紧紧抓住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公共服务,针对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的实际,推出以微信、微博和“贵州交警”APP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警务手机终端,将“互联网+”思路嫁接到交通管理服务中,以APP为平台推出了涵盖车驾管服务、事故处理等领域的七类公共服务,将传统的车驾管、违法处理、事故处理、安全教育等窗口服务变为线上服务,打破了服务的时空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手指轻点,利用手机客户端就可办理交通违法自助处理、交通事故快处快撤快赔、驾考预约、车检预约、自主学习等二十一项交通管理业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服务群众‘零距离’”。
截止2015年6月底,群众已利用该APP查询违法、积分等信息共计1426万次,安全学习答题18万条次,自主处理违法15000条次,自主处理轻微事故1000余起,办理驾考预约和车检预约30000人次,使用“贵州交警”APP的用户已达十万人,且以每日二千人的增长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