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主要载体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2015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迎来大爆发,这一年的第2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同比增幅为112.5%,总体交易规模达34746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为32888亿元人民币,历史由此诞生,移动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首次超过互联网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预计未来几年,移动支付市场依然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仅就当下移动支付的载体而言,智能手机毫无疑问是最为主流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能手机在技术成熟度(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等)与便携性上取得了最佳的平衡。伴随技术的迭代更替,更多的移动支付载体势必将被引入,从而对手机目前的主流支付地位构成威胁,而其中最具潜力的便是加载了支付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移动支付走向可穿戴之路的五个诱因
1 智能可穿戴设备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其增长速度远超当前智能手机的增长速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近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25.8亿元,其增速高达471.8%。这与当初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态势颇为相似。
事实上,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并不是在智能手机产生之初形成的,而是待到智能手机达到一定的普及程度后产生,也只有在智能手机达到一定量后,建立在其量上的移动支付才能真成气候;同样道理,也只有等到智能穿戴设备普及到一定程度后,建立在其上的移动支付功能才能真成气候,而智能穿戴设备的成倍增长正好证明了其在普及之路上快马加鞭,因此,智能可穿戴设备真正成为气候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2 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对手机而言拥有更加出众的便捷性,智能穿戴设备更便于随身携带,不会占据人们额外的资源,而其整个交易流程几乎与公交刷卡无异,只需轻轻靠近POS机即可完成,中间无需额外的步骤与网络支持,相比目前手机支付需要在网络的支持下(POS端需要网络以及第一次在手机上使用支付宝时亦需要网络)打开app,再扫码的流程而言要更为简便。
当初手机移动支付为什么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支付的便利性正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节约支付时间,提升支付体验,用户愿意用,商家更愿意(支付速度更快,费率更低),因此,手机被更具便利性的智能穿戴设备部分地取代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3 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加入,使得加持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一种趋势,事实上,国内企业在穿戴支付领域早早就开始了布局并推出了相应的可穿戴支付产品,如凤凰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刷刷手环、成都乐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咕咚手环及握奇Sharkey智能手表等,这些穿戴设备的支付功能大多是跟国内的通卡公司合作来完成小额支付的,仅就支付功能而言,这些穿戴设备的支付体验其实已经超过了手机支付体验,之所以没有引起太大反响,除却价格因素外,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具备支付功能的Apple Watch因其出色的设计与体验深受欢迎
而三星、苹果这些国际巨头的加入,势必会引发最为广泛的民众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注,新近Apple Pay 与Samsung Pay纷纷选择与中国银联展开合作,二者肯定会加强宣传各自智能可穿戴产品所具备的移动支付功能,尽管苹果并未公布Apple Watch在2015年的销量,但多数观察人士认为,Apple Watch在2015年的整体销量在1500万左右。Apple Watch热销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证明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教育和培养用户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习惯,从而促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迅速普及,为移动支付功能的迅速发展打下广泛的基础。
4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空气污染加剧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使得空气净化器变得热销起来,事实上,也正是基于此由头,使得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愈发关注,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生存的质量便顺理成章地被人们提上日程,而这正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关注的痛点之一。
就小米手环来讲,其功能包括记录每天的运动距离、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时间、心率检测以及支付功能(严格来讲,小米手环本身并不具备支付功能,它只是协助支付,如可利用其实现支付宝的免密支付等),其年销量达到1500万说明小米公司很好地抓住了人们日益关注健康这个痛点;此外像智能眼镜、智能服装及智能戒指等皆可立足健康以建立一系列的应用功能,正基于此,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支付功能的场景建设上将比手机支付更为紧密、多元与便捷,比如人们戴着智能手表在健身房健身,在需要购买饮料时,可直接通过智能手表完成支付,这就比汗流浃背地从外套中掏出手机,打开app再扫码以完成支付要方便得多了。
5 不论是何种移动支付方式,其支付的安全性永远是用户关注的重点。现阶段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无线传输技术上,NFC是较为主流的应用技术,无论是Apple Pay还是Samsung Pay皆采用基于NFC技术的解决方案来完成移动支付的,国内的一些穿戴设备厂商也基本如此。
基于NFC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进行移动支付时是不依赖网络的,这点与手机移动支付不同,这就基本杜绝了黑客在用户进行支付交易时利用网络获取用户重要信息的可能性,此其一;其二,一般而言,穿戴设备多数是具备一种或几种生物识别传感器的,比如在三星与苹果设备上具备的指纹识别与心率检测功能,可很好地利用这些生物传感器完成对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的识别,从而精确地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其三,多数穿戴设备的使用往往是可以适配手机的,通过手机可方便地实现远程控制,这样在穿戴设备遗失后,可即时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以完成对其功能的限制,减少损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进化,相信安全性不再会是制约用户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支付的障碍,而因着其便利性所带来的红利使得用户愿意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支付功能投怀送抱。
结语
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加持支付功能在国际巨头苹果与三星的引领下渐渐成为趋势,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手机移动支付就会日渐萎缩,二者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手机支付依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更为直观的支付信息显示与查询,但智能可穿戴设备搅局移动支付市场无疑会让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普及更为迅猛。
笔者预计,今年国内企业小米公司很可能会推出自身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小米手环只具备辅助支付功能,比如代替密码或者指纹验证),尽管国内已有好几家企业涉足该领域,但小米公司的影响力是他们所不及的,其一向坚持的性价比策略使得具备支付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得以迅速普及,从而培养出庞大的用户人群与使用习惯,再加上苹果、三星这些国际巨头的入驻,种种迹象表明,2016年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支付元年!